魅力文学天地>修真仙侠>秦时明月之雄霸天下 > 第七百零一章 踏山河
    水渠灌溉,禾苗壮实。

    农人从水渠的分流的渠道中挑着水,回到农地灌溉。

    自从郑国渠修建完毕之后,这二三十年来,关中的粮食富足,支撑了秦国东出,一统天下。羽林在侧,守卫左右。

    赵爽看着一望无际的良田,心中却有着忧虑。

    郑国渠此时依旧在发挥着巨大的效益,灌溉渭水北岸的大片田地。这四万顷土地每年能收获数百万石的粮食。

    不过自从秦国一统天下之后,关中便成了帝都所在。帝国从关东之地迁徙了大量的富户,进入关中安顿,再加上支持数十万大军驱除匈奴,开拓边地,以及迁徙黔首实边,造成关中的粮食收支其实是负的。

    为此,帝国开通漕运,每年将关东之地征收的粮草通过水运,输入咸阳,才能维持粮食收支平衡。

    帝国失去了关东泰半郡县,漕运自然也就没有了当年的效用。

    帝国的漕运瘫痪,关东百万漕工,在天下大乱的如今,加入了山东反秦势力之中。这也是张楚军能够迅速做大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关中虽然没有混乱,但关中的粮食很紧张,每年都有着百万石级别的缺口。

    维持帝都的成本和王都的成本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当年帝国一统天下之后,以山东之地潜在的叛乱风险为基本考虑面进行了制度设计,在全国建立漕运系统的时候,重点兼顾了关中、巴蜀等属于帝国基本盘的地区。

    咸阳仓这样的帝都区粮仓都是十万石一积的级别,霸上仓、栎阳仓等关中粮仓中也常年储备着巨量的粮食。

    天下大乱没有多久,漕运虽断,可弊端还未显现太深。

    此时的关中依旧可以靠过去积累的粮食和财富,动员数十万大军东征。